资讯内容
美国商务部BIS发布2023财年年度报告
资讯来源:出口管制合规研究2025年3月28日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近期发布了2023财年年度报告(注,2025年3月21日发布,2023财年范围,2022年10月1日-2023年9月30日),概述了该机构为推进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所采取的广泛行动。报告重点介绍了出口管制方面的重大进展,包括针对中国先进技术、俄罗斯及其盟友的强化措施,以及对新兴和基础技术的管控。
此外,报告还强调了出口执法工作的力度,包括刑事和行政处罚,以及为防止违规行为而开展的合规与外联活动。最后,报告总结了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出口管制及相关条约遵守方面的合作,并简要介绍了支持美国国防工业基础的各项工作。
作为研判美国出口管制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这份长达121页的报告值得研究。本文将对报告核心内容进行客观解析,为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参考。
一、出口管制政策重大调整
报告中最引人关注的是2022年10月7日BIS发布的针对半导体和先进计算领域的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先进计算和半导体制造实施限制,控制特定先进和高性能芯片及含有此类芯片的设备,以及部分半导体制造设备;第二部分澄清了对未经核实清单(UVL)和实体清单的关系,明确表示东道国政府持续缺乏合作可能导致相关实体被列入实体清单。
从报告内容来看,这些措施被美方视为技术竞争战略的核心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提到这些管控措施出台前,美方与"盟友和伙伴"进行了“接触和咨询”,显示出美国寻求构建多边协调机制的努力。这反映了当前国际科技治理格局向“小集团化”发展的趋势,对全球科技创新体系构成了新的挑战。
此外,报告还详细介绍了针对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伊朗的15项出口管制措施。特别是在发现伊朗无人机在乌克兰战场被使用后,BIS迅速出台了对伊朗特定EAR99物项(包括部分半导体)的许可要求,并建立了新的伊朗外国直接产品规则。
二、执法行动创历史新高
在执法层面,2023财年BIS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报告显示,BIS处理了37943份许可证申请,批准率为85%,平均处理时间为38天。在刑事执法方面,BIS调查导致67名个人和公司因出口违规被定罪,创下自2010年跟踪以来的最高数量。处罚金额同样创新高:171万美元的刑事罚款、338万美元的资产没收、902万美元的赔偿金,以及总计1779个月的监禁时间。
行政执法方面,BIS完成147项行政执法行动,处以3.03亿美元的民事罚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希捷科技处以3亿美元的罚款,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独行政处罚。该案涉及希捷在两大主要竞争对手因外国直接产品规则而停止向华为供货后,仍继续向华为出货数百万个硬盘。
为加强高风险技术保护,BIS与司法部联合成立了“颠覆性技术打击部队”,在全美设立14个工作组,由BIS、FBI和HSI特工以及当地检察官组成。该部队在2023财年处理了7起案件,涉及对中俄或伊朗非法转让敏感信息、商品和军事级技术。其中4起案件指控被告向俄罗斯发送或试图发送半导体、微电子或其他技术。
三、实体清单扩容明显
报告详细披露了BIS对实体清单的管理情况。2023财年,BIS发布了16项规则,新增465个实体清单条目,使总数达到2656个,分布在92个国家。其中296个条目位于中俄伊等国家,原因是这些实体被认为“支持俄罗斯军事或国防工业基础”。这表明BIS正在利用实体清单作为限制特定国家获取美国技术的主要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BIS强化了未经核实清单(UVL)与实体清单的关联规则。如果东道国政府不及时安排最终用户检查,相关实体可能从UVL被移至实体清单。报告称,这一监管变化和相关执法政策“消除了中国境内最终用户检查的积压情况”。2023财年,BIS完成了1500多次最终用户检查,创下历史新高,反映了美国加强出口管制执行力度的趋势。
四、国际合作与多边协调
报告大篇幅介绍了BIS在国际合作方面的努力。BIS积极参与澳大利亚集团、导弹技术控制制度、核供应国集团和瓦森纳安排等多边出口控制机制,并与全球各地数十个国家地区就出口管制政策、许可和执法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23财年BIS与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英国政府执法机构建立了出口管制执法五国(E5)机制,协调俄罗斯出口管制执法问题。2023年9月,E5发布了联合指南,确定了对俄罗斯武器系统至关重要的优先物项,并敦促采取具体行动防止这些物项通过第三国转移到俄罗斯。此外,还发起了七国集团(G7)执法协调机制,以加强对俄罗斯的多边制裁和出口管制执行。
五、新兴与基础技术管控
报告提及,BIS持续推进《出口管制改革法案》第1758条款下的新兴和基础技术识别和管控工作。截至2023财年末,BIS已根据该条款确定了46项技术进行管控:45项多边管控和1项单边管控(已于2023年1月到期)。
在2023财年,BIS发布了一项规则,对四种海洋毒素实施多边管控,理由是这些毒素可能通过新型合成方法和设备被用于生物武器目的。此外,BIS还于2023年4月发布提案,拟对特定自动化多肽合成仪进行管控。2023年2月,BIS还举办了脑机接口(BCI)会议,但认为目前无需对BCI技术实施新的管控。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显示BIS根据第1758条款的研究和分析,为2022年10月7日针对半导体的管控措施提供了支持。这表明新兴和基础技术识别正成为美国施行技术封锁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工具。
结语
这份2023财年BIS年度报告实际上是拜登政府在科技管控领域的一份“政绩单”,从半导体芯片管制到实体清单扩容,从多边协调机制到执法力度加强,均体现了其塑造“小院高墙”的决心。特朗普2025年重返白宫后,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存在诸多变数,且其上任初即要求国务卿和商务部长审查美国出口管制体系,并就如何保持和加强美国的技术优势提出建议,包括识别和消除现有出口管制中的漏洞,尤其是在向战略竞争对手及其代理人转移战略物资、软件、服务和技术方面。
而据彭博社2月底报道,特朗普政府计划收紧对华科技限制,延续并深化拜登时期的政策。这项策略的核心在于,阻止中国在半导体产业上的自主发展,从而遏制其在人工智能和军事领域的崛起。特朗普政府正在多条战线上同时推进这一目标,力求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对华科技封锁体系。因此,密切跟踪政策变化,加快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步伐,仍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必然选择。